
 个人简介:
 姓 名:李宜江
 性 别:男
 出生年月:1978年3月
 籍 贯:安徽省芜湖市
 专业技术职务:教授,博士生导师
 工作单位及职务:教育科学学院、院长 
  
 一、主要教育背景: 
 1992-1995 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师范学校学习并获保送安徽师大学习资格
 1995-1999 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学习,获教育学学士学位
   (期间自学法律,并于1997年获安徽大学自考法律专科毕业证书)
 2004-2006 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,获结业证书
 2008-2011 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学习,获教育学硕士学位。
 2009     以同等学力申请并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。
 2010-2013 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学习,获教育学博士学位。
 2015.2-2015.6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(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, Fresno)访问学者
  二、主要工作经历:
 1999年7月至今 安徽金年会工作,历任助教、讲师(2005)、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(2010)、教授(2014),博士生导师(2017)。
 期间:
 (1)2016.2-2018.05:兼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;
 (2)2017.08—2018.08:安徽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挂职、任副处长;
 (3)2018.06—2020.07:兼任学校发展规划处(学科建设办公室)副处长(副主任);
 (4)2020.07-至今:兼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。
 三、主要学术兼职:
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;
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;
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;
 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;
 安徽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;
 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安徽研究院副院长兼办公室主任;
 安徽省高校教育智库—安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;
 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成员。
 四、主要研究领域或方向:
 教育政策与法学、教育管理、教师教育等
 五、主讲课程:(本科、研究生)
 1.本科生:公共课《中学教育基础》;教育政策法规;学校文化建设等。
 2.研究生:中国教育制度史;教育管理学;教育学原理;教育热点问题分析等。
 六、本人主持的代表性课题(含教研课题):
 1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“省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”(项目编号:AFA220019)。
 2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”(项目编号:BFA160040)。
 3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“建设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研究”,子课题负责人。
 4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级政府统筹机制研究”(项目编号:11YJC880059)。
 5.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“推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”(项目编号:AHSKXZX2020D03)
 6.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“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”(项目编号:2013zdjy052)。
 七、所获人才称号
 1.安徽省“皖江学者”特聘教授;
 2.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。
 3.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。
 八、主要获奖情况:
 1.安徽省社会科学奖(社科类论文)二等奖(1/2)(2019);
 2.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(社科类论文)三等奖(1/1)(2014);
 3.安徽省社科联“三项课题”一等奖(1/2)(2020);
 4.安徽省社科联“三项课题”一等奖(1/1)(2019);
 5.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(7/12)(2018);
 6.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(1/10)(2012);
 7.全国第七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(2019);
 8.安徽省首届高校教师“教坛新秀”(2008)。
 九、主要论文、论著和决策咨询报告等:
 (一)代表性论文(已发表独撰或第一作者论文70多篇)
 1.《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意蕴》,《教育研究》,2013年第6期。(国研网全文转载http://edu.drcnet.com.cn,2013-07-29)。
 2.《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演进的历史逻辑与价值取向》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21年第4期。
 3.《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目标与行动路径》,《苏州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》,2020年第4期。
 4.《农村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有效路径探析》,《中国教育学刊》,2013年第6期。(国研网全文转载http://edu.drcnet.com.cn,2010-08-05)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小学学校管理》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,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19日头版刊文引用文章主要观点)。
 5.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走向“现实”的法律思考》,《中国教育学刊》,2010年第4期。(国研网全文转载http://edu.drcnet.com.cn,2010-06-01)。
 6.《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实施中问题与对策》,《中国教育学刊》,2011年第8期。(国研网全文转载http://edu.drcnet.com.cn,2011-09-22)。
 7.《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法规基础、局限与完善》,《复旦教育论坛》,2012年第3期。国研网全文转载http://edu.drcnet.com.cn,2012-07-02)
 8.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限度与实践突破》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10年第15-16合期。(国研网全文转载http://edu.drcnet.com.cn,2009-09-21;人大复印资料《教育学文摘》2011年第1期转载论文主要内容)。
 9.《论教育立法中问责的模糊性》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10年第5期。
 10.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取向分析》,《教师发展研究》,2018年第3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小学教育》2018年第12期全文转载首篇,2019年04月02日,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。
 (二)主要著作、教材
 1.学术专著
 (1)《“青椒”的历史印痕——大学青年教师学术与生活的社会考察》,教育科学出版社,2016年12月出版,独著。
 (2)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》,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3年4月出版,独著。
 2.主编教材
 (1)《基础教育改革研究》,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0年出版,第三主编(与周兴国、朱家存合编)。(安徽省高校“十一五”“十三五”省级规划教材,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材)
 (2)《基于法律法规的班主任工作策略》,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,2012年2月出版,第一主编(与柳丽娜合编)。
 (3)《高等教育法规概论》,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2年7月出版,主编。
 (4)《班主任必备素养与技能》,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3年12月出版,第一主编(与柳丽娜合编)。
 (5)《高等教育法规概论》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,2020年8月出版,主编。
 (三)决策咨询报告
 近五年来,有10余篇调研报告、咨政报告等被安徽省委宣传部、安徽省教育厅、安徽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、芜湖市教育局等采纳。
 十、联系方式:
 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安徽金年会 241000
 电话 :0553-3869266(办公室)
 E-mail:liyijiang2004@126.com。